上海市浦东新区锦绣东路3033号怡亚通科技广场B座308室 15913955813 unionized@gmail.com

公司新闻

2025新“区”势|在新津,百亿产值轨道交通产业,正加速“飞驰”!

2025-09-07

起步即加速

全力冲刺“开门红”!



不久前,成都轨道集团发布消息,预计今年,串联成都自西向东多个区域的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将正式开通,而13号线列车将是国内首创时速140公里的市域全自动运行列车,列车来自成都新津经开区的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主企业,成都中车长客已为成都这座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提供了近2400辆新津“智造”


在新津,轨道交通产业是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汇聚有成都中车长客、新筑股份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60余家,就在去年,新津的轨道交通产业迈入“百亿产值俱乐部”,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津定下了新的目标——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一目标,从春天启程!园区内,车间里,机器轰鸣,抢抓生产,企业纷纷冲刺开门红;新产品、新项目加快建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谋突破,一幅“立园满园”的奋进画卷徐徐展开……和成都中车长客的列车同样在飞驰的,还有新津轨道交通产业。

2025新“区”势|在新津,百亿产值轨道交通产业,正加速“飞驰”!





既有“国之重器”

也有“智造标杆”

走进位于新津经开区的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处,产线进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桥式起重机、螺杆空压机、冷镦成型机等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陆续抵达,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安装与调试。


这一基地涉及盾构机和TBM整机生产、桥梁钢结构、水工钢结构制造等。其中,盾构机被称为“国之重器”——它涉及2万多个精密零部件,是穿山越江、建设地铁隧道的核心装备。


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现场


“我们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今年三月底投产。”中铁高新智能装备负责人表示,基地可实现年产盾构机11台、钢结构5万吨、隧道施工专用设备50台(套),年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

而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的投产只是第一步,“我们有信心将新津生产基地建设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盾构机生产基地和钢结构产品制造基地。”该负责人说。


四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现场

不远处,四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室外总平、绿化,室内装饰装修进入竣工倒计时……工人们正忙着完成最后的基础设施收尾工作,力争在5月份实现企业入驻。


“目前,园区已招引多家企业,签约率超80%。”产业园总经理李元玮介绍,园区将立足成都市、新津区实体产业基础,重点招引培育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新材料领域核心优势企业。


济通股份冲刺“开门红”


这个春天,除了大项目抓紧生产、新项目建设正酣,部分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也有新动作,比如济通股份储备订单3亿元,将建设研发总部;新筑交科创国内新型轨道应用新纪录……

一个个项目,一家家企业,为新津轨道交通产业的“飞驰”增添动力。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释放“乘数效应”

新津轨道交通产业跑出“加速度”,不仅源于大项目、大企业的引领,更得益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协同。


目前,新津已汇聚有成都中车长客、新筑股份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60余家,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释放着“乘数效应”。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列车


以成都中车长客为例,这家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主企业,除了制造出国内首列时速140公里的市域全自动运行列车外,还有在新津下线的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的氢能源市域列车,其周围也聚集着多家“链属企业”。


距离成都中车长客6、7公里处,成都市本盛轨道客车装备有限公司为成都中车长客提供一种高效低耗、焊接温度低的新型焊接工具。


园区内,成都康尼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则为企业供应着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站台门系统。


加拿大pc预测

中电建成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盾构管片


不仅仅是上下游,左右岸企业也在新津蓬勃发展。


中电建成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落地新津近10年,如今抢抓“成德眉资”同城化机遇,拿下轨交项目,每天源源不断地生产着盾构管片。


为应对产品需求,四川三维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追加投资600万元,升级1条智能化轨道板生产线、新建1条轨枕生产线,预计年产值收入将持续上升……


成都市大通路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座产品


而作为全国三大路桥构件基地之一的新津,路桥企业也在抱团发展,通过组建区路桥协会,共同找市场、促合作,合力下好“新津路桥”这盘大棋。

如今,在卡塔尔多哈的绕城高速、美国洛杉矶SoFi体育场和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上,都有新津“智造”的身影,新津轨道交通产业“飞驰”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以贴心服务换企业放心发展

起产业“加速跑”


产业要“飞驰”,离不开背后的动力——园区和区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与支持。


“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270天,新津速度让我们震撼。”中铁高新智能装备负责人回忆到,项目落地新津后,新津区委区政府迅速响应,成立了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提速开工促投资工作专班,“为项目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我们很感动!”


济通股份将在此处建设总部研发楼


这样的感慨,也是济通股份总经理景波想说的心里话。今年,该企业计划建设总部研发楼,“在项目筹建过程中,新津区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与我们对接,为我们带来扶持政策,同时解读申报细则,让企业应享尽享。”景波说。


“新春第一会”上,新津发布“1+3+1”政策体系


除了“贴身服务”,新津还有“真金白银”,就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新津放了助企大招——发布“1+3+1”政策体系,最高奖励1亿元,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


此外,新津在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和优秀青年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四川能投新津邓双储能电站项目效果图


“飞驰”的产业,能源保障也必不可少。前不久,新津经开区又开工建设一个“大充电宝”——四川能投新津邓双储能电站项目,预计5月底投产,助力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把2025年定为“园区提质增效年”,将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飞驰”出新的“新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