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万景达)11月2日,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成立20周年之际,围绕数智赋能教师发展与教育变革,邀请专家学者相约北京市西城区开展专业学术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分享交流创新实践成果,为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新思路。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参加了活动。

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监曹士勇讲话
|pc28预测大家还在搜:- 什么是ai时代
- 国家智慧中小学研修
- 智慧中小学研修
- 什么是智能ai时代
- AI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研究
- 中国教师研究发展中心官网
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监曹士勇讲述了中国教师研修网在新世纪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教师发展作为专业立命之本的过程。曹士勇表示,过去20年积累的对教育的理解与沉淀,让中国教师研修网在AI时代选择主动拥抱变化,以“教育新地图”为契机,将数智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建立起服务教师的智能体系。
围绕数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刘辉从课程实施监测的角度分享了上海市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实施学校课程质量监测成果,为“双新”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分享了深圳市基础教育智慧教科研培平台“以人为本、应用导向、前瞻引领”的建设经验。在智能应用创新方面,深圳教科院将AI大模型、智能体嵌入到工作流程场景中,形成了便于管理和研究的专属数据库,展示了教师发展业务高效整合与创新的深圳经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校长陆旻介绍了学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管理平台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路径和成果,阐释了数据如何为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校管理提供支持。

赵勇与一线学校对话

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赵勇通过远程会议连线,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一是从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学生学习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学会自主地创造性学习;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将人才培养从“选拔”逻辑变革为“生态”逻辑,教会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人工智能带来新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生态。赵勇认为AI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场景中的物理边界、学科边界和伙伴边界,帮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构建学习路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机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张卓玉与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二民做了题为“技术赋能教师:从“互联网+”到“人机共育”行业观察汇报。会上还展示了睿云教研大模型,该模型针对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不同角色的典型工作场景,配备个性化智能体,实现工作全流程智能减负。
相关搜索:- 什么是智能ai时代
- AI
- 中小学智慧研修
-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学研究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
- 中国教师研究发展中心官网
- 中国教师研修网手机版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入口
- AI时代与个人发展
- ai时代什么时候来临